近年来,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共青团组织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团的工作主线和学校发展大局,奋发改革、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和建设取得新发展。

一、立青年魂,通过“分类引领、主题教育、专题培训、典型示范”四个渠道,大力弘扬永远紧跟党走的主旋律

加强分类引领。构建分层分类思想引领体系。开展新思想公开课国旗下的公开课素养公开课信仰公开课梦想公开课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等系列教育活动800余场,构建面向不同学历层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分层分类工作体系,引导团员青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构建分层分类宣传媒体体系。努力打造有态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新媒体阵地集群,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的分类发挥和互补融合;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统筹建好宣传工作队伍;研发和推广优秀文化产品,传播主流价值、讲好青年故事。校团委、校学生会微信排名保持全省前列。

重视主题教育。以重大活动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民族和学校的事业中。

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一学一做”、“青年学习社”、“青年大学习”等教育实践和专题培训;举办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菁英人才训练营;开展共青团工作研究;选派23名团学骨干参加“全国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江苏省大学生菁英人才学校”等各级各类培训;选派2名专职团干部赴团省委挂职、交流。

突出典型示范。开展各级“两红两优”、“青年五四奖章”等评选,选树优秀青年典型。近年来,我校100多名团员青年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获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1人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二、筑青年家,通过“各级团委、基层支部、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四个阵地,奋力建设引领凝聚青年的主战场

加强各级团委建设。出台《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配齐配强校团委专兼职相结合的领导班子,稳步推进改革工作落地落实。制定院(系)团委工作条例、考核指标,将共青团工作纳入院级党组织学生工作考核体系,占比30%。近年来,获得江苏五四红旗团委称号3次。

加强基层支部建设。“三会两制一课”为抓手,强化团支部组织生活建设;以“双述双评”为抓手,强化团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以“磐石工程”为抓手,强化战堡垒作用建设。推行团支部工作清单制度,加强对基层支部工作的科学指引和量化考核。近年来,1个支部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3个支部获得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3个支部获得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12个支部获得江苏省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

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出台《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召开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实行常任代表制度,修订学生会、研究生会章程,规范学生会组织主席团产生过程,精简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考核和作风建设。近年来,校学生会获江苏省十佳学生会、优秀学生会、最苏学生会,校研究生会获江苏省十佳研究生会,优秀研究生会称号。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出台《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明确学生社团的成立、注册、考核、奖惩、注销程序,引导学生社团规范有序发展。近年来,共获省级以上荣誉88次。

三、强青年质,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艺术文体”四个模块,倾力搭建服务青年成长的主桥梁

加强志愿服务锤炼。构建“校园志愿服务常态化、社会志愿服务品牌化、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化”的模式,在校内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出色完成江苏发展大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近年来,获省级以上荣誉16项。

加强社会实践砺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遵循、与时俱进重要理念、全员参与基本要求,突出学校学科特色、发挥学生专业特长,构建寒假思想引领红色传承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近年来,获得省级以上荣誉83项,其中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加强科技创新训炼。按照“以竞赛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以普及为目标”的思路,以“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为龙头,以校级竞赛载体,不断加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获国家级荣誉8项,省级荣誉39项。

加强艺术文体锻炼。“藥”“樂”融通为根本特色,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教育在塑造大学精神、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艺术教育成果获省级以上荣誉48项,交响乐团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艺术教育经验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报道。积极推进“三走”活动。

四、暖青年心,通过“广泛调研、常态联系、权益维护、困难帮扶”四个途径,努力成为青年信赖依靠的主心骨

广泛调研,理解青年。加强团情信息员队伍建设,健全团情信息反馈机制。日常收集和专题调研相结合,积极关注团员青年反映的热点难点,努力掌握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和依据。

常态联系,融入青年。积极推进校领导、学工干部联系团支部工作,专职团干部常态化联系团员青年1+100”工作。

权益维护,尊重青年。收集涉及广大团员青年切身利益和普遍诉求的问题,形成专题报告,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搭建团员青年与学校党政领导、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的常态化机制,合理有序表达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

困难帮扶,激励青年。利用团属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做好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交往困难等各类特殊学生的联系和帮扶。